新中国成立之后,海军和空军的建设也迅速提上了议程。毛主席亲自指派了萧劲光和刘亚楼两位将军,负责推进海军与空军的组建和发展工作。
萧劲光很快便整理好了海军的领导班子名单,并将其提交给了罗帅。然而,当罗帅看到名单上有罗舜初的名字时,他微微皱了眉头,心中充满了疑虑。于是他决定带着这份名单去找毛主席商讨。
“主席,罗舜初的资历较浅,年纪也轻,真的要提拔他担任海军参谋长吗?”罗帅一开口便直奔主题,心中对罗舜初的任命充满了犹豫和不确定。
展开剩余88%此时的罗舜初才不过三十多岁,罗帅心里在想,年纪这么轻,真的能担起海军参谋长这样重要的责任吗?
然而,萧劲光作为一位资历深厚的革命老将,对于海军参谋长这一关键岗位自然十分慎重。既然他推荐了罗舜初,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,说明罗舜初有着非凡的能力。尽管如此,年轻和资历浅也成为了罗舜初的短板,若真的让他担任这个重要职位,难免会受到质疑,很多人可能会指责他仅凭年轻就得到如此重要的职务。
罗帅一时难以做出决断,便前去请示毛主席,希望能与主席探讨这个问题。毛主席细心查看了海军的领导名单,确实,罗舜初的资历与年纪相较于其他候选人,的确显得不那么突出。
但是,毛主席深知,萧劲光提交这份名单一定是经过充分考量的。他明白,既然罗舜初在名单上,就说明萧劲光认为他完全有能力胜任这个职务。毛主席问罗帅:“除了年轻和资历问题,罗舜初还有其他问题吗?”
罗帅想了片刻,回答道:“他曾是四野的将领,虽然年轻,但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出色。许多老将都不如他眼光独到,战绩也非常显著。”
毛主席听后点了点头,表示认可:“既然罗舜初是个有能力的年轻人,那就大胆提拔他。年轻又如何?我们当年参加革命时,不也是年轻人吗?”
得到毛主席的指示后,罗帅终于下定决心,决定提拔罗舜初。其实,罗帅一度犹豫不决,除了对罗舜初资历的顾虑外,他还担心外界的流言蜚语。毕竟,罗舜初是四野出身,年轻便担任高位,会不会有人认为他是罗帅的关系才得以晋升呢?这些心结,罗帅始终没有完全放下,甚至有些钻牛角尖。
新中国成立后,军队的整合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,工作难度也大大提升。连经验丰富的罗帅,也开始感到自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罗舜初,原名罗绍初,出生于1914年,福建上杭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。从小他便经历了无尽的艰辛,家里世代务农,生活贫困,最初的梦想就是能够读书,但因为家境困顿,父母无力供他上学。小小年纪的他便开始跟随父母下地劳作,早早地体会到了贫苦百姓的艰难。
尽管如此,罗舜初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。尽管家中困难,他依然靠着父母的努力,终于被送到私塾读书。然而,不久后家庭负担加重,支撑不起学费,他再次辍学,回到农田里继续耕作。
在那个动荡的时代,农民的日子过得尤为艰难,政府多次征税,百姓连种子都没有,甚至连维持生活的最低需求都难以保障。为了能度过难关,罗家不得不向地主借粮,而地主却往往不会轻易借出粮食,甚至有时逼迫百姓用土地作为抵押。就这样,百姓的土地逐渐转手,成为了地主的财富。生活逼迫下,许多农民为了生存只能成为地主的租户,尽管依旧过得艰难,但勉强能吃上一口饭。
面对社会的种种压迫,罗舜初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反感与愤怒,他渴望着能有人来改变这一切,解救自己家中的困境,也希望能帮助更多的百姓脱离贫苦。
1924年,大革命爆发,罗舜初得知这一消息时激动万分,他期待着北伐军能够赶到自己的家乡,推翻腐朽的政府与贪婪的地主。然而,北伐并未能如他所愿地走进家乡,反而大革命失败,国共两党的合作被打破,我党遭到了国民党的残酷镇压。
尽管如此,罗舜初并未失去希望。他目睹了我党接连发动的南昌起义与广州起义。一天,当他正在田间劳作时,突然看到一队士兵进入村里。他一开始十分紧张,急忙跑回村子报告。但令他惊讶的是,这些士兵与之前的军队完全不同,他们没有像以往那样闯入百姓家中劫掠财物,而是安静地找了个破旧房屋,讨要了些水,便离开了。罗舜初心中顿时产生了好感,后来他才得知,这支军队是由我党领导的起义军。
不久后,我党在他的家乡建立了党组织。1929年,罗舜初参加了当地的农民起义,并在1931年正式参军。在红军时期,他被安排到中央苏区,并在司令部担任文书。尽管在红军期间他并未亲自参与许多战斗,但他的表现依旧得到上级的认可,很快便晋升为参谋。
抗战爆发后,罗舜初被调往山东,开始参与在山东地区的战斗。尽管在开始时,党在山东的形势不太乐观,但他依然为创建鲁中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。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,罗舜初跟随我党部队北上东北,并担任了辽东军区副司令和参谋长等职务。
此后,他调任三纵担任政委,并且致力于改善该部队的作战能力。三纵在他的领导下逐渐崭露头角,尤其是在四保临江战役中,三纵发挥了巨大的战斗力,成功歼灭敌军大量兵力,成为战局中的一大亮点。
然而,罗舜初虽然刚毅果敢,但也因为个性倔强,时常与同僚产生矛盾。例如,在威远堡战役前,他与韩先楚因进攻地点问题发生了激烈争执。最终,野司决定按照韩先楚的计划行事,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。罗舜初对此并未心生不满,反而坦然接受,并在战后总结会上表示,司令员与政委间的分歧是很正常的。
在担任海军参谋长后,罗舜初不遗余力地推动海军的发展。有一次,他提议成立海军航空兵,但遭到了彭老总的反对。彭老总认为国防经费应当更集中于急需的地方,并在会议中与罗舜初发生了激烈的争论。两人几乎当面争吵,互相怒斥对方固执。然而,最终彭老总认识到了海军航空兵的重要性,接受了罗舜初的建议。两人也因此和解,继续合作。海军中的其他将领对两人能重归于好感到惊讶,谁能想到几天前他们还在会议室里争得不可开交呢?
发布于:天津市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