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代父母重塑亲子游市场:从“打卡式”到“成长型”的消费革命
2025年暑期,中国亲子游市场迎来结构性升级。以95后、00后为主的新生代父母正以年均30%的增速涌入市场,推动行业从“资源竞争”转向“服务竞争”。美团数据显示,2025年暑期亲子订单占比超65%,其中露营、徒步、溯溪等户外项目搜索量同比增长超100%,滑雪、自然研学等新兴品类增速达200%。这背后,是新生代父母对“野性成长”“文化浸润”和“松弛感”的强烈诉求。
从“安全罐头”到“自然课堂”:教育理念颠覆传统供给
新生代父母普遍接受高等教育,其育儿观从“保护型”转向“赋能型”。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,62%的家长希望亲子游增加自然探索活动,57%期待传统文化体验。这一需求催生了两大创新方向:
展开剩余65%自然教育爆发:西双版纳雨林徒步、自贡方特恐龙王国等项目将生物认知转化为探险游戏,家长反馈“孩子主动讨论生态保护”成为高频评价。
非遗研学崛起:景德镇制瓷、端午包粽子等非遗体验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5%,非遗民宿“秀文斋·花印小院”通过“工坊+客栈”模式,实现文化传承与商业双赢。
传统主题乐园也在迭代。上海乐高乐园“迷你天地”以2000万块积木还原长江流域生态,北京环球影城“环球酷爽夏日”活动将《马达加斯加》《功夫熊猫》等IP与水效系统结合,打造多层沉浸式观演区。这些创新既保留娱乐性,又融入地理、物理等跨学科知识,满足家长“玩中学”的期待。
顶流IP与科技赋能:构建情感共鸣新场景
IP经济仍是亲子游核心驱动力。上海迪士尼“皮克斯奇旅”展览、武汉欢乐谷“奥特曼光之巡游”等活动,通过角色互动、主题餐饮等联动消费,使园区坪效提升300%。值得关注的是,新生代父母更看重IP的“跨代际连接”——85%的家长因“情怀”为IP买单,如带孩子体验自己童年喜爱的《葫芦兄弟》《大闹天宫》等国潮IP。
科技应用则解决了安全与效率痛点。上海天文馆“行走天文馆”XR项目让儿童通过手势操控探索宇宙,美团“童趣车厢”服务在高铁设置亲子互动屏,将交通工具转化为“移动遛娃实验室”。即时零售的普及更推动“空包出行”成为潮流,2025年五一期间,儿童拖鞋、驱蚊用品夜间订单量分别增长121%和140%。
服务竞争时代:从“省心”到“价值投资”的升级
市场正从标准化产品转向个性化服务。私家团、包车游同比增速分别超100%和200%,蜈支洲岛“海底珊瑚移植”托管服务、西贝“亲子厨艺课堂”等项目,让家长得以“放手”同时实现孩子能力成长。住宿领域,85.7%的亲子家庭选择经济型酒店,但要求“推车友好”“环境干净”等细节,推动杭州运河黄龙璀丽酒店等通过扫码闪购纸尿裤、提供儿童托管服务提升复购率。
政策端亦在助力。国家发改委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导意见》要求景区增设母婴室、家庭卫生间等设施,文化和旅游部“文旅消费促进计划”则对研学基地给予补贴。双重驱动下,亲子游正从娱乐消费升级为情感与教育的“价值投资”。正如一位参与非遗研学的家长所言:“孩子在雕版印刷中感受文字温度,这种体验比去十个游乐场更有意义。”
结语
当95后父母用“让孩子脏一点、累一点”替代“精心规划的安全路线”,当非遗工坊取代网红打卡点成为亲子游新宠,中国亲子度假市场已进入“场景创新+价值赋能”的新阶段。这场由新生代父母发起的消费革命,正在重塑文旅产业的底层逻辑——从流量争夺转向体验深耕,从短期收益转向长期陪伴。
发布于:河北省道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